【推荐】幼儿园幼儿教学方案设计4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幼儿教学方案设计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幼儿教学方案设计 篇1
设计意图:
垃圾分类在我们这个时代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们的步行街,也有了垃圾分类筒。如果幼儿也能学习并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能在实际生活当中,去进行操作和运用。因此,我们从小班幼儿抓起,逐步学会并掌握垃圾分类的本领。但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认识能力有限,因此让他们从最基本的纸垃圾和塑料垃圾分起,而后逐步提高,养成把垃圾分类放置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作客的过程中将垃圾按纸制品和塑料制品分别放置。
2、让幼儿感受洁美家庭的良好氛围,培养幼儿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纸与塑料的初步概念
创设猫妈妈家的情境,垃圾筒,食品,等。
活动流程:1、情境导入、明确要求;2、操作练习、检查评价;3、巩固练习、集体纠正;4、及时教育、体验乐趣。
活动过程
一、以猫妈妈请小朋友去做客的情境导入
二、引导幼儿在作客的过程中将垃圾按纸制品和塑料制品分别放置。
1、认识猫妈妈家的垃圾筒.
2、猫妈妈招待小朋友,老师提出放垃圾的要求。
幼儿品尝食物,第一次尝试收拾垃圾。鼓励幼儿大胆讲讲自己的'食品是何包装。
三、巩固练习分类放垃圾的技能。
1、创设以帮猫妈妈收拾院子的情境,让幼儿进行第二次垃圾分类。
2、幼儿分类,老师指导。
3、检查对错。
四、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
1、教师引导幼儿掌握垃圾分类的技能。
师:猫妈妈家的垃圾这样一分,就把一些还可以利用的垃圾分出来了,真方便,我们小朋友家里也可以和猫妈妈家一样,把垃圾分一分。
2、幼儿舞蹈庆祝劳动成果。结束。
幼儿园幼儿教学方案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能合着音乐《欢乐舞曲》,用打击乐器演奏×× ××︱×× ××︱和××︱××︱等节奏型。
2、能把随乐律动的动作用手拍出来。
3、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并在活动中保持欢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已学过《欢乐舞曲》随乐律动。
2、人手一件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圆舞板)。
3、幼儿座位排列成双马蹄形。
活动过程:
一、练习随乐律动《欢乐舞曲》。
1、幼儿在乐曲伴奏下,边做律动边进教室。
2、自由找空间站立,边做律动边进教室。
二、学习抽取随乐律动中的节奏型。
1、教师做随乐律动,要求幼儿边看老师做动作,边根据动作的不同快慢,用拍手拍出动作的节奏。(练习前教师提出特定要求:老师做“双手高举转动手腕“时,大家和老师做一样的.动作。)
2、请部分幼儿上来做随乐律动,教师和其余部分幼儿一起边看表演边拍出律动的节奏型。
3、教师和幼儿一起随乐拍整首乐曲的节奏型。
4、教师带领大家随乐拍整首乐曲的节奏型。
三、学习做分声部动作。
1、将全班幼儿分成三部分。教师讲解指挥手势并与幼儿的理解相呼应。
2、教师指挥幼儿随乐分声部做动作。(指挥前,确定“双手高举转手腕“动作,由哪一部分幼儿担任,其余节奏动作根据指挥要求做出反应)。
四、打击乐器演奏。
1、根据指挥者的暗示,注意用合适的力度,正确的方法演奏。
2、演奏时,保持欢快的情绪,享受演奏活动的快乐。
歌曲《欢乐颂》
幼儿园幼儿教学方案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正确对待自己心爱的玩具或日用品。
2.逐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活动准备:
1.挂图第1号
2.故事磁带。
设计思路:
孩子逐步脱离依恋物,慢慢的融入新的集体是需要培养其独立性的,所以我们以故事的方式来打动孩子,让故事中人物所发生的事件对孩子产生影响。
活动重点或难点:
通过故事,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能正确的对待自己心爱的玩具和改掉依恋物的.坏习惯。
活动指导:
1.认识阿文
教师出示挂图。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是一只小老鼠,名字叫阿文。
阿文上幼儿园前,很喜欢一条小毯子,到哪儿都带着它。可是现在上幼儿园了,带着这么大的毯子行吗?
2.听听阿文的故事
教师结合挂图,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阿文常常带着毯子干什么?她喜欢这块毯子吗?
后来阿文放下毯子了吗?
3.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
你们是不是像阿文一样也有一件最喜欢的东西?你们常常用它干什么?你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把它放在哪里?
我们小朋友比阿文还能干!每天早上高高兴兴地和好朋友再见,到幼儿园学本领,和小朋友做游戏,晚上回到家再和好朋友一起玩,真不错。
活动延伸:孩子们围成圆圈,一起来讨论说说自己喜欢的什么东西?你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把它放在哪里?
效果分析:孩子之间的独立性及适应能力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了思考。有很多的孩子的一些回答让我发现小班的孩子也慢慢的有了一种自我反馈的能力。
幼儿园幼儿教学方案设计 篇4
设计背景
使他们对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赏,从而激发表现美、创作美的兴趣。抓住了此特征,精心设计了这一环节,为后面的创作活动作了成功的铺垫。
活动目标
就是教育和训练幼儿“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础,感受是表现的前提,幼儿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对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感知。
重点、难点
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及爱整洁的习惯。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劳动本身就是美。
活动准备
工具类:剪刀、铅笔、水彩笔、胶水、固体胶、胶带、别针。
材料类:白纸、彩纸、亮纸、旧挂历纸、旧报纸、硬纸板、皱纹纸、旧纱巾、丝巾、围巾;各种颜色的线等。
活动过程
这是所提的.“环境”,是指心理环境,请看下面的几段对话:
师:你认为蝴蝶漂亮吗?
幼:漂亮
师:哪儿漂亮?
幼:我认为翅膀是最漂亮的
我认为是蝴蝶身上的花纹......
师:你想把自己打扮成谁?
幼:我想扮成花儿
师:那你准备怎样做?
幼:......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你想干什么?
幼:我想跳舞
我想散步……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耐心地倾听,并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意愿。《纲要》中要求“教师的态度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的可亲、可爱、可信任、可依赖便是心理环境中最基本的“建筑”,给孩子舒适、欢心和自由的感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可以展开想象,放飞思维。《花儿与蝴蝶》中,师生融洽,气氛和谐,教师精心营造的“美”的氛围,让幼儿充分体会到了快乐学习,学习的快乐。